<td id="kki4o"><kbd id="kki4o"></kbd></td>
  • < 返回新聞列表

    社區團購,真的只是搶奪菜販生意這么簡單嗎?

    時間:2021-01-26 16:26來源:

    作者:瀏覽量:1843

    “鷺鷥腿上劈精肉,蚊子腹內刳脂油”

    最近,社區團購這個當前最火熱的零售創新業態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爭議。但仔細觀察便可發現,大多數爭議都集中在搶奪菜販生意上。


    那么問題來了,在傳統菜市場不斷凋零的今天,社區團購飽受爭議的原因,真的只是搶奪菜販生意這么簡單嗎?下面就帶大家揭曉答案。


    01

    中國賣菜30年簡史


    想要知道社區團購是否要取代菜販的生意,首先要了解當前中國蔬菜供應體系及其發展簡史。


    目前,中國的蔬菜供應體系最早起源于“菜籃子工程”。

    1988年

    提出“菜籃子工程”

    緩解我國副食品供應偏緊的矛盾。一期工程主要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、蛋、奶、水產和蔬菜生產基地及良種繁育、飼料加工等服務體系,以保證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蔬菜吃。

    1993年底

    初步形成了全國大市場、大流通的新格局

    全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已經達到2080個,城鄉集貿市場已達8.3萬個,其中農副產品專業市場8220個。

    1995年

    第二期“菜籃子”工程開始

    主要有三大特點:加大基地建設;向區域化、規?;?、設施化和高檔化發展;城鄉攜手共建“菜籃子工程。比如我們現在熟悉的山東壽光蔬菜供應北京、山東臨沂蔬菜供應上海和南京的格局,就是在那時建立起來的。

    1999年9月

    工程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

    供求形勢已經從長期短缺轉變為供求基本平衡、豐年有余。

    2001年4月

    農業部開始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,強行推廣至全國

    一項重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和保證農產品消費安全的"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"由農業部組織實施。

    2002年7月

    "菜籃子"衛生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進一步加強

    隨著"三綠工程"的實施,全國"菜籃子"衛生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進一步加強,筑起一道道食品安全防線,有效防止有害食品流入市場。


    “菜籃子工程”距今已有30年余年,它不僅讓中國人均蔬菜占有量成為世界第一,還推動形成了以中心批發市場為核心,連接生產基地和零售市場的穩定的“菜籃子”市場體系。


    02

    社區團購的對與錯


    事實上就算沒有社區團購,原有的以批發市場為核心、個體菜販為銷售端的生鮮供應鏈體系也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。

    1)上下游分散,供應鏈冗雜,阻礙中間商規模采購


    傳統的生鮮供應鏈,從農戶到消費者一般會經過4層環節。生鮮供應鏈的上游以極為分散的小農生產模式為主,近年來雖然以合作社模式整合了一定數量的農戶,但規模均比較小。

    2018年時平均整合度為50戶/個,遠低于2001年時美國1000戶/個的整合度。中游各級批發商很難跨越產地采購商直接向農戶采購生鮮產品。

    不僅如此,我國食用蔬菜有229種,常用蔬菜高達150種。一個批發商通常只會運輸幾種或十幾種蔬菜難以全面覆蓋。并且多層運輸極大的提高了我國生鮮物流的損耗率。

    據智研咨詢數據顯示,僅果蔬一項我國的損腐率就達到了25%,肉類和水產品也分別達到12%和15%,極大的提高了我國生鮮產品成本。



    2)市場信息不對稱,批發商被迫“舍近求遠”


    事實上,批發商并不總是直接將生鮮批發到距離最近的批發市場,而是先將生鮮產品運往知名度高、吞吐量大、銷售更快的批發市場銷售。主要還是因為多級批發市場因輻射范圍、品類范圍等原因被劃分為不同層級。比如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已經不局限國內,而是面向整個東亞。但這也導致了資源非效率浪費越發嚴重。



    深陷社區團購爭議中的菜販,只是傳統生鮮物流體系的最下游,就算沒有社區團購,傳統菜市場模式也已經在轉型當中,絕大部分個體菜販也會消失。據智研咨詢數據顯示,2011-2016年之間,中國生鮮超市行業增速在不斷呈上升趨勢。同比增速也由2012年的7.1%增長至2016年的11.1%。生鮮超市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了中間商,菜品直接從田間或者一級供應商發到門店。

    除此之外,傳統菜市場也在謀求改變。今年疫情期間,北京新發地菜市場就新增了20個社區網點,這些農產品不通過中間環節直接供應到社區居民的餐桌上,降低了運銷成本,減少了運輸時間。根據統計,新發地社區菜店比社區周邊菜市場或超市的價格低10%-15%。

    此次興起的社區團購也只是傳統生鮮供應轉型過程的一個分支,在供應鏈改革方面社區團購并沒有問題。社區團購模式最大的錯誤在于“補貼搶市場模式”。而這種模式會引發“百萬漕工”以及“打擊創新”這兩大問題。

    “百萬漕工”是有關明朝的漕運改革的一句話:“百萬漕工衣食所系,廢漕改海斷然不許”。這句話是相關利益集團阻止海運改革的一個說辭,但側面說明了社會轉型必須得的慎重。而菜販大多是自主經營、本小利薄,再加上生鮮產品易腐的特殊性,對資金周轉有很高的要求,因此很難承受資本短時間的降維打擊,短時間內消失的工作崗位難以計數。

    更何況,假設補貼退潮、社區團模式失敗以后,退出菜市場的菜販也很難回到菜市場,造成一地雞毛的場面也很難收拾,資本的試錯成本最終由社會承擔。在打擊創新方面就不多說了,這里帶大家回憶一個老段子:“如果你能承受住騰訊的抄襲,那你就贏了”,說的就是資本對創新的打壓。


    03

    生鮮供應鏈改革的下半場


    這里首先談談社區團購。拋開社區團購現在制造出來的繁榮和補貼,直指買菜本質的話,社區團購真正的消費人群是什么?

    答案很簡單:白領。

    買菜有兩大特點:高頻、隨機。大家每天都要吃飯,高頻就不用解釋了。隨機性也很好理解,想想你去超市買菜和點外賣的時候是不是很糾結?而大部分白領由于工作的原因,很難有時間買菜。



    在社區團購出現之前,很多人要么是點外賣,要么就是提前一周在超市買好菜。再加上,傳統菜市場許多時候確實存在著臟亂差、缺斤少兩、“殺生”、“區別定價”等行為,讓許多年輕人很難接受傳統菜市場,這也是互聯網資本進入買菜市場的一個契機。所以,在補貼退潮以后,社區團購在退潮以后,針對白領延長產業鏈是一條不錯的賽道。


    其次,“生鮮店+社區團購”也是一種選擇。生鮮店最大的優勢便是營業時間遠遠長于傳統菜市場,再加上剝離了傳統中間商,進行基地直采或者一級供應商直采,價格也遠遠低于普通菜市,對習慣傳統買菜模式的人也有很大吸引力,運營模式比上一代團購的“前置倉”模式更有生命力。

    在傳統菜市場改革上,歐美也已經走出了不錯的發展道路,簡單來說就是“強化專業管理、追求食材品質、舉辦人文活動、加強線上宣傳等”吸引年輕一代重新回到菜市場。



    比如英國的博羅市場曾經是英國最重要的批發市場,在上世紀70—80年代面臨了超市模式的嚴重打壓。市場運營團隊主動引入面向散客的零售機制,并引進了一批主打火腿制品、天然果醬等特色手工食品的店鋪,吸引了一大批上班族。近年來還引入了專業化的管理團隊,設立了“博羅市場信托”的機構,并聘請了一批來自房地產、品牌營銷等領域的專家對整個市場進行經營理念方面的改革。國內,蘇州雙塔集市在經過重新打造、專業化管理以后,也重新步入了正軌,成為了蘇州的網紅打卡地。


    無論是社區團購,還是生鮮超市又或者是傳統菜市轉型,中國生鮮供應鏈改革實在必行。未來,隨著中國“菜籃子”改革進一步推進,相關爭議還會繼續。
    < 免费看的日韩成人毛片,免费少妇A级毛片,成人特级毛片69免费观看,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看 (function(){ var bp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script'); var curProtocol = window.location.protocol.split(':')[0]; if (curProtocol === 'https') { bp.src = 'https://zz.bdstatic.com/linksubmit/push.js'; } else { bp.src = 'http://push.zhanzhang.baidu.com/push.js'; } var 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"script")[0]; s.parentNode.insertBefore(bp, s); })();